电话: 0538-8519877 / 400 6580 903
邮箱: sdyt@sdyaotai.com
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水牛埠村泰山教育装备展销中心
电话: 0538-8519877 / 400 6580 903
邮箱: sdyt@sdyaotai.com
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水牛埠村泰山教育装备展销中心
心连心,共战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迅速行动,周密安排,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帮扶困难群体暖人心,为受感染师生解忧心,为医护人员强信心。
抓实抓细,帮扶困难群体暖人心
每日分析研判疫情,不断强化细化实化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主要生活物资正常供应,丰富校内师生居民餐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网络化管理,有针对性帮扶……疫情发生以来,各高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针对病故师生、离退休教职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困难群体,落实关心关爱政策措施,切实做到暖人心。
华中农业大学积极开拓渠道,做好鲜肉、鸡蛋、蔬菜等生活物资采购,确保主要生活物资正常供应,丰富校内师生居民餐桌。做好留校学生关怀,全部安排集中住宿,全员配发防护用品,确保学生吃好住好、健康有保障。做好离退休人员和困难教职工“一对一”精准帮扶,原工作单位明确责任人与1255位在校居住的离退休人员和教职工逐一结对,登家门、看厨房、开冰箱、查药盒,确保落实到人、覆盖到户、帮扶到位。
北京大学第一时间开展摸排统计工作,对全校2334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网络化管理,针对性帮扶,为每名学生邮寄5只口罩、发放300元流量补贴,为150名家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27.6万元。
华北电力大学开通24小时资助支持热线,利用微信公众号在线回复功能,及时受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申请。该校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一名学生放寒假后,去看望在深圳务工的父母,肆虐的疫情却把他们一家三口困在了深圳的出租屋内无法返乡,远离家乡入不敷出的日子倍加难熬。得知情况后,学校立刻给予这名学生临时困难补助。
全面摸排湖北地区学生情况,及时推进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向每名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一次性补助500元;天津大学逐一联系每一名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详细了解情况;全面摸排全体学生中本人或家人感染疫病及因疫情造成临时生活困难急需帮助的学生,分层分类发放临时困难补助30余万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通过多种措施缓解贷款学生压力,提前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向湖北地区及寒假留校学生发放补助。北京化工大学重点关注62名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先期发放每人500元临时困难补助;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给予专项补助,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其生活的影响。
兰州大学得知因治疗白血病休学在家学生确诊新冠肺炎的情况后,立即向该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2000元,鼓励该生树立信心、战胜病魔,早日返校复学。同济大学了解到一名学生出现感染症状后,多方协调资源协助学生进行检测。学生去世后,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指示要尽全力开展抚恤工作,校院两级共募集20.8万元。
全情投入,为受感染师生解忧心
把师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针对受感染师生,各高校第一时间掌握具体情况,启动帮扶联系机制,在资源协调、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方面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战胜病魔的决心。
华中科技大学主要领导带头全力协调医院和床位,让受感染师生及时住院治疗;逐一了解师生的治疗和其家庭情况,并跟进协调解决问题;认真做好病患家人的服务保障,安排后勤和校医院送餐送医上门,积极筹建校内隔离点,将患者家属送校内隔离点隔离;注重心理疏导,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受感染师生通过电话进行心理辅导,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学校第一时间了解在外地师生“四类人员”情况,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做好医疗和生活保障。
武汉理工大学针对疑似需要确诊、确诊需要住院的学生,安排专人统计信息,积极拓展资源,竭力化解求医困难,建立心理状态观察和支持通道,与学生分享“战疫心经”,有效缓解学生心理负担。校医院坚持每日对确诊师生电话随访,通过微信群开展健康指导。
华中师范大学温情开展心理战疫,疫情发生后,学校快速成立心理专业人员和网络技术人员专班,开通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热线平台,构建起分布式、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机制。平台每天服务14小时,累计服务350小时,配置咨询师897人次,求助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