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共享养老院,现在冠名共享的行业越来越多,当然也影响到教育。未来,从共享课程、共享图书到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将形成规模。”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丁钢的发言,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
“共享”的理念会给当前的教育带来哪些影响?共享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共享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丁钢教授。
“随需所获,学以为己”能否成为可能?
记者:当前,共享单车、共享公寓、共享汽车、共享停车、共享空间、共享充电宝、共享养老院等等迅速走红,使“共享”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而且,“共享”也走进了校园,如今年暑假期间西南民族大学就推出了“共享宿舍”。这种共享经济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丁钢:在共享经济走红的时代,有人对共享经济一词进行释义:共享经济具有弱化拥有权和强化使用权的作用,在共享经济体系下,人们可将所拥有的资源有偿租借给他人,使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获得更有效的利用,从而使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变得更高,即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共享经济反映的并不仅仅是由于技术革命所引起的改变。比如,共享单车开始是想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现在能解决的问题远远超过了预期。以前许多人都有丢失自行车的经历,想了很多办法,找各种各样的锁,加拿大也有这样的现象,有人干脆把前轮拆下,扛着前轮到教室上课,你拿了只有后轮的自行车也没用。现在想拿的人和买车的人都很少了。这样的发展速度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可以说,共享单车解决了一个超出经济范畴的社会现象,并且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同样,共享教育也不仅仅在于技术的变革而带来的单纯的共享,共享教育也具有弱化拥有权和强化使用权的作用,更在于强调如何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学习个体对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需求,乃至促使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变革。
记者:共享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共享教育与当前流行的慕课和创客是什么关系?
丁钢:共享教育的内涵在于强调:在共享教育体系下,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手段和方法,克服囿于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狭隘性,表现出个人对于知识多样性、异质性发展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并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与共享,即所谓“随需所获,学以为己”。
从共享教育的内涵来看,共享教育依然会包括一些学校优质教育的迁移,比如说慕课,对于资源匮乏、师资匮乏的地方依然是有用的,包括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到农村、边远地区依然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能否因材施教,能否适合每一个人的发展需要,这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慕课并没有解决教育当中的一个最根本问题,就是个性化学习的问题,因为慕课依然是针对所有的人群,而不是针对人的个体。
而对于创客,我们不是说一定要像创客那样做微观实验室,但可以借鉴它的理念,即尊重每一个人的经验。当经验和规范知识结合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行动当中去分享,去提升自己。需要强调的是,共享教育是在关注不同学习阶层和年龄层次个体的需求基础上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知识习得的结合,当前的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为什么当前的教育需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Copyright©2025 bairunpiju.com
金沙9001w以诚为本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飞讯网络